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,有很多民间非遗传承。他们凭借自己独特的产品,颇受群众欢迎,从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
其中在城东岔河路口,就有一家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传统古法工艺烧制青砖,青瓦,挂檐,花边,沟头等的老式马蹄窑子,窑工们以“泥”烧瓦、靠“砖”脱贫。
古法工艺从:精选上等泥土入塘发酵、发酵后让壮水牛在泥塘重复踩踏来和泥、再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手工工艺制坯、经自然环境晾晒干泥坯后入窑烧制,烧制周期约十二至十三天,窑师凭借自己对火力、火量的不间断观察,经验判断整窑的温度火候,认为火候足够时闷(封)窑印水缓慢降温一周左右,至整窑砖瓦完全冷却后方可开始出窑。
所有环节都必须由人工操作且需凭借窑师个人经验完成。虽然耗时耗力周期长,而且成品产量不大,但成品质量高,质地一流,广泛应用于古建筑修复和群众民居建设,深受周边各地群众欢迎而供不应求。
目前,当地政府极为重视此非物质文化工艺遗产、给于政策扶持。传承人窑师张文华一直笃信和热爱这一传统工艺,默默坚持坚守几十年,其笃信“青砖青瓦万万年” 并带动和解决了近十五人的就业和脱贫且有稳定的收入。为巍山县全县的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脱贫在路上!我们深信:以“泥”烧瓦靠“砖”脱贫,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。
组照纪录了窑工们日常装窑出窑的工作埸景情况。